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

怕被遺忘的故事(一)


怕被遺的故事()

很久很久以前,我想是清朝末年的時候吧。有兩個窮兄弟在江上幹船夫運工,不久便積攢了點錢,買了自己的運船建搭運的生意勾當。慢慢地,生意愈來愈大,家財愈積愈多,其中一位兄弟便回在自的鄉下古田縣一個叫羅華的山村置田置業,當起地方的小財主了。這個兄弟當家很有本領生了三個兒子後,即按兒子的資質分家,老大讀書本事聰明,就送去福州省府學習,最後更到了北京上大學,回來省市後到新興的輪船公司工作,慢慢當上總經理,及後更從政當市議員,算是家族中最出色有學問的主流。老三也聰明,便分一份家產繼發展原本老爸的地方生意。而中間的老二就是當老二的特質,與人為善,沒有機心,也不大落力工作,老爸便為他討了一個精明的媳婦,老二兩口子便在鄉下掌管本家產業,當個地方小財主,第二代的三兄出身那時已是民國年代了。

老二一家在鄉下生活無憂,但因為父親是捱出頭的地主,很看重持家儉樸方能興家的訓言,如果大家想清楚一點那時的情況可以買本「通勝」,看一看「營謀小集」和「朱子治家格言」便知道那個時候老中國百的心態,待人接物的道德標準了。回說這個守家的老二,他的老父知道這兒子有點無能隨便,很怕他會敗壞家業,便幫他討了一個很本事的老婆回來,這個媳婦雖然不識字,但持家公平省儉,又有點生意頭腦,公公對她絕對信任,把現在電視台肥皂劇稱呼為的「大鎖匙」交給她,就兒子要錢也要問老婆啦。她的本事甚至乎在省城當議員的大伯也讚譽有嘉,很敬重這個弟婦。三兄弟這時都已成為地方的財主了,開枝散業,各自的家業也在擴張,不斷買田買地辦磨坊建酒莊,住的是大合院。老二的媳不但持家本事生孩子也從不間,這個家一開便會把孩子的資分為「賢」與「魯」兩種,一開始生的兩個男孫,長子也是分為聰敏的一類,便送去省城讀書,甚至到北京上大學留在北京工作。而弟弟算是「魯」的一類吧,好像留在老家守業比較好,之後又生了一大幫女孩子,除了一位留在家之外,其他都送到別人家當童養媳。對啊!是童養媳!我第一次聽這故事時也嚇一跳,大戶人家也會送自家的女孩出去當童媳?是呢?母親跟我說女孩子都是嫁人的,養十幾年還要貼一份嫁妝,蝕本啊鄉下人就是這樣現代人看著會覺得很不人道,很冷酷,但那個時代便是如此。

說說那個留下的孫女吧,為甚麼可以留下,就是因為這個家族的「賢」「魯」論,因她被歸納為聰慧的一支,可以跟兄長及弟弟留在本家成長,過了一小段地主女孩的生活,直至十年後被解放抄家,由天堂掉獄,要背負黑五類孩子的污名生存下去而那個女孩便是我的母親。